详情页

小小传颂人依托秦简牍开展“古今法治对话”

发布时间:2025-07-16   浏览次数:220 次

7月10日,“荆楚故事我来讲”暑期夏令营第四堂课“简述历史牍懂家书”开讲。课堂通过秦简案例互动、竹简小达人、笔墨传情等形式带领孩子们穿越千年,走进秦简中的法治世界。

精彩案例互动

课程中,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案例让孩子们深入理解了秦简里的法治精神。讲到《田律》中“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的规定时,谢沐杋瞪大眼睛:“2000多年前就不让砍树啦?那他们是不是早就知道要保护小鸟的家?”社教老师笑着点头,旁边的陈韬然补充道:“我们现在也有植树节,原来和古人想到一块儿去了!”

讨论“见死不救是否违法”时,课堂瞬间热闹起来。“如果路上看到有人摔倒,到底该不该扶呀?”有人问道。“秦简里说,如果看到有人受伤不帮忙,会被罚款的!”已经预习过的邵镜衡抢着回答。“那还是要帮!原来古代就鼓励做好事呀!”当讲到秦朝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减轻处罚时,孩子们更是惊讶:“原来两千多年前就有保护小朋友的规定啦!”

竹简小达人

最热闹的要数手工环节,孩子们化身竹简小达人,拿起竹片和绳子,小心翼翼地模仿古人编竹简。“老师,我的绳子总打结!”王一漪举着歪歪扭扭的竹简求助,旁边的金敏玥已经编好了半片,得意地说:“要像系鞋带那样交叉绕圈才行,你看!”不一会儿,教室里堆满了长短不一的“竹简”,大家举着自己的作品欢呼:“我这篇‘秦简’里,要写‘不许欺负小动物’!”

笔墨传情,续写“古今对话”

布置课后作业时,孩子们炸开了锅,“写秦隶会不会很难呀?”“我想给妈妈写封家书,就像黑夫木牍那样!”孩子们的笑声里,仿佛真的架起了一座连接古今的桥梁。

这堂解锁秦简牍密码的课程,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形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文化知识,感受法治精神的力量,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种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图:马靖宇)

来源部门:社会教育部

撰  稿:许    

审  核:钱 红

终  审:何 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