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AI技术在文物保护、研究、展示、教育及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全面提升博物馆的智能化运营水平,2025年7月7日湖北省博物馆召开“AI驱动·打造新一代博物馆生态”人工智能应用研讨会。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余萍,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卢申涛,湖北省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张晓云,馆领导王先福、何广、李奇,中层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南建筑设计院等近20家高校、高新企业80余人参加会议。
余萍在致辞中指出,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精神,抢抓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加快落实国家相关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探索AI技术在博物馆各方面的应用。她充分肯定了湖北省博物馆近年来在人工智能建设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并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推动人工智能与博物馆融合,运用人工智能智能技术全面提升博物馆的整体运营水平;二是加强与高新企业的合作,构建产学研用全链条体系,助力提升博物馆传播力、影响力;三是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打造新一代博物馆生态提供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
本次研讨以“AI驱动·打造新一代博物馆生态”为大会主题,分为专家主旨报告和分组讨论两大环节。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杰、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教授黄先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高级工程师邓笛分别以《上海博物馆人工智能场景应用的探索与实践》、《博物馆数字化与AI结合思考》、《AI赋能文化遗产——构建博物馆智能生态的移动方案》为题分享了人工智能在博物馆场景的应用、文物三维数字化建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博物馆智能生态的技术实施及场景案例,并就AI技术在博物馆项目落地、AI技术与文博事业融合、博物馆智能生态未来的展望等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在分组讨论中,与会者紧紧围绕博物馆运行保障、陈列应用、藏品研究三个专题分别进行探讨,并形成相关共识。
会议认为,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工智能,AI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为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博物馆公共服务、文物保护、展览展示等方面呈现广阔的应用前景。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强调博物馆应适应技术变革,重塑文化传播方式。湖北省博物馆作为“荆楚文化中枢”、“国家文化客厅”、中央与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在当前谋划编制“十五五”规划的关键时间节点,应抓住机遇、主动应对,在博物馆强国建设中担当使命,积极探索博物馆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路径,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全国博物馆利用科技赋能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湖北方案。
会议强调,要坚持系统性、专业性和针对性的原则,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以点带面,系统推动智慧湖博建设;同时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切实解决博物馆当前面临的难点、痛点问题,以人工智能、AR、VR等技术为切入点,推动AI+博物馆融合,打造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为智慧博物馆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会议对启动编制《湖北省博物馆智慧博物馆三年(2025-2028年)建设计划》等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