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6日,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物局)指导,湖北省博物馆协会、湖北省博物馆主办的“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之中小博物馆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博物馆召开。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湖北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主任余萍出席研讨会并致辞,湖北省博物馆党委副书记王先福主持会议,武汉市博物馆馆长任晓飞做学术点评,来自湖北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及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物馆的馆长、专家近百人参会。
中小博物馆是建立健全均等化、广覆盖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促进中小博物馆均衡协调发展,是实现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博物馆强国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围绕“中小博物馆协同发展”这一主题,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物馆、三峡工程博物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李时珍纪念馆、云梦县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先后发言,共同探讨中小博物馆协同发展的宏观思路和具体做法。
余萍指出,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全省博物馆体系需构建“龙头引领+中间梯队繁荣”的良性生态。针对中小博物馆发展路径,她提出四个关键方向:一是立足“特”字谋突破,强调中小博物馆应深挖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差异化发展路径,以特色展览替代同质化竞争,走出与省级馆错位发展的新格局。二是聚焦“创”字增活力,积极探索“博物馆+科技+演绎+文商旅”等新模式,目前已形成多个示范案例。三是紧扣“融”字促协同,既要主动融入地方发展战略,借力重大活动提升展陈水平;又要依托武汉、襄阳、宜昌三大都市圈,强化区域馆际协作,发挥博物馆联盟效能。四是落实“帮”字强基础,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通过大馆带小馆机制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近年来,为进一步盘活基层资源、缓解博物馆发展不平衡现象,省委宣传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湖北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中小博物馆提升计划”,优化我省中小博物馆服务供给,努力满足公众个性化、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鼓励中小博物馆在履行好公益服务职能的基础上,运用市场化思维推进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和运营,推出更多服务公众的社会教育项目和文化创意衍生商品,不断丰富多元文化产品供给。我省一批中小博物馆创新传承展示方式,释放创新发展活力,并通过建立博物馆联盟等方式,实现区域内资源整合,增强服务效能,以实现协同发展;而以湖北省博物馆为代表的龙头馆、骨干馆,也借助藏品、展陈、文物保护以及人才等优势,通过多种形式的对口帮扶,带动了中小博物馆的发展。
来源部门:学术研究中心
撰 稿:周韫奇 柯萍萍
审 核:杨理胜
终 审:王先福